网易体育

姚少平委员:全力打开“两山”转化通道,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姚少平委员:全力打开“两山”转化通道,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18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   字号:[][][]

1435f713f30b41fc99a598b46e28ec57.jpg


2003年以来,全省上下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引领,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浙江成为农民收入最高、农村环境最好、城乡区域最协调的省份之一,乡村产业方兴勃发,村庄面貌发生蝶变,农村文化丰富多彩,乡村治理经验倍出,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我省城乡发展不平衡、“三农”发展不充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城乡统筹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红利亟待有效释放、乡村产业发展支撑不足、农村文化建设还需加强、乡村治理仍有薄弱环节、要素制约成为发展瓶颈。

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要以网易体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践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新期望,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群众获得感和适应发展阶段的关系,加强统筹协调、改革推动,全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四化同步”,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切实把绿水青山护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浙江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为此提出六方面22条建议:

(一)推进城乡区域协调,打开城乡一体通道

1.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按照乡村振兴示范省建设要求,制定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建立乡村振兴指标体系。注重小城镇的培育,充分发挥其在城乡融合发展中联结、集聚和带动作用。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推进多规合一在乡村落地,形成城镇村一体的规划体系。

2.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重点解决农村教师的待遇提高和 “城乡同步课堂”建设问题,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扎实推进城乡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适时推进养老、医保全省统筹,提高保障水平。

3.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农村基础设施长效管护政策。高水平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大县以上财政特别是省财政支撑和保障力度。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和配送网络体系。

4.打造山海协作工程升级版。在省乡村振兴投资基金中设立山海协作专项基金,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山海协作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积极探索各种“飞地”经济发展模式。

(二)护好护美绿水青山,打开生态红利通道

5.持续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要持续系统推进农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开展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研究,鼓励碳汇交易等实现生态服务价值的措施,建立健全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生态价值计量体系等制度,开展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机制试点。出台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指导意见。

6.深入推进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研究制订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条例、完善农村公厕日常运维管理财政补助机制、完善和落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全域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7.提升乡村特色风貌。强化村庄特色风貌管控,完善“浙派民居”指导性建设标准,做强地域特色。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开美丽经济通道

8.坚定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坚定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立健全绿色农业发展制度体系,打造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制定全域全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构建从产地到市场到餐桌的可追溯体系。加快构建农业生产标准体系,建设一批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区和企业。加大农产品品牌建设力度,推动每个设区市能形成一个区域公共品牌。

9.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建设农旅文综合体,破解设施用地难问题。制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意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上市。加快县乡村一体化的县域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农村电商服务站点数量和覆盖面。深化“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打造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10.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升级。推动县域经济向市域经济升级,建立健全乡村特色小镇准入和淘汰机制。

11.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制订新一轮农民收入新增工程的实施意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四)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打开文明互惠通道

12.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创新城乡文化融合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及时将公共文化产品数字化,搭建全省统一的同标准、多媒体、跨平台、多终端的“智慧文化云”。完善城乡文化人才交流长效机制,加大农村本土文艺人才培育。加强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主阵地作用。

13.加大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力度。加大传统文化挖掘和保护,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持续深化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建设乡村文化记忆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大力发展乡愁富民产业,制定支持农家特色小吃产业发展政策意见。

14.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推行乡风文明指数测评体系,引导农村乡风文明建设。

(五)突出乡村组织振兴,打开乡村善治通道

15.深入推进农村“头雁工程”。深入推进农村“头雁工程”, 着力培养一大批政治强、能带富、善治理,适应乡村振兴要求的带头人。探索建立强村带弱村的工作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后备力量培养储备,继续鼓励原籍地大学生回村任职。

16.推进“三治结合”在乡村的落地。出台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意见,推进“三治结合”在乡村生根结果。

17.扎实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消除工作。推进集体经济薄弱村抱团发展,在省级层面出台“飞地抱团”发展政策意见。继续加大小微村庄撤扩并力度。

18.推进民族村振兴发展。精准扶持全省443个少数民族村振兴发展,确保在高水平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少。

(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打开要素保障通道

19.支持人才“上山下乡”。制定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意见和支持农村青年创业的专项扶持政策,出台实施万家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和鼓励支持农创客发展的意见,完善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体系建设,支持各类人才 “上山下乡”。

2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充分释放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红利。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在3A级景区村、农家乐特色村、少数民族村率先开展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积极争取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管制度。加快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21.完善政府主导、金融支持、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提高财政资金绩效,建立全省乡村振兴专项投资基金并实质性投资运行。加快完善金融惠农支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社区金融,支持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惠农服务点设置。大力发展助农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范围,加大种植业、养殖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制定出台工商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建设。建立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准入制度,形成紧密、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

22.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机制,探索建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加快基础前沿和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创办企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鼓励科技人员下乡,把科研论文和工作绩效写在乡村振兴的大地上。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