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

民进浙江省委会: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_议政建言_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委员会_网易体育

网易体育

浙江政协履职服务综合平台
×

用户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正文内容
民进浙江省委会: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15日 来源:联谊报   作者:民进浙江省委会   字号:[][][]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多年来,我省高度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但从实际情况看,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多样化教育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亟须强化政府统筹,进一步提升我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据联谊报    矛盾及原因

我省县(市、区)之间,同一县域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硬件差别不大,软件差距仍十分明显;名校“学区房”继续保持高位价格;年学费高达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民办学校招生,一些民办小学报名录取率超过201;“学校减负、家长增负;课内松绑、课外加压”现象愈演愈烈,有的家庭校外补习费用每年多达数万元;老百姓对子女教育的焦虑心理普遍十分严重等。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公办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老城区的传统公办名校往往已无扩张空间;普通公办学校相对薄弱;政府对部分新建开发区、住宅区公办学校的布局规划考虑不够充分,无法满足普通老百姓“家门口上好学校”的愿望;城乡学校在教育资源软件上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

民办教育利用其灵活性冲击和影响着义务教育的健康生态。灵活性是民办教育最大优势。它可以选择生源(俗称“掐尖”),提前跨区招生,可以“不听行政指令”,政府对其隐蔽存在的按成绩或证书招生、与校外培训机构挂钩、作业严重超标等违规现象缺少有效的督查。而公办学校受到减负、划片、素质教育等一系列规定的严格管理,在中考升学率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在编公办学校教师流动到民办学校任教的,可按规定享受事业单位相应待遇,有的地方还保留公办教师的身份,使公办学校优秀教师大量流向高收入的民办学校。

对策建议

把握方向,坚持把义务教育的公益普惠均等原则放在首位。“实现教育公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各级政府应始终坚持义务教育的公益、普惠、均等原则,突出公办学校的主体地位,保证“区域内无弱校”,使优质资源惠及全体学生。要警惕以下两种现象:一是有的政府部门片面地将公办教育理解为托底教育,从而忽视了对公办薄弱学校的扶持;二是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简单理解为“多办几所高收费的民办学校”,把义务教育的成本转嫁给老百姓,造成政府在教育公共服务职能上缺位。

科学规划,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更趋科学合理。打破原有的“学区”设置,探索“学片制”管理,按照数量适当、强弱搭配、特色互补的原则,将城区内中小学重新进行划片,并以公办名校为龙头,实行按学片统一招生、统一调配师资、统一组织教研活动、统一考试,首先实现区域内的优质均衡发展。

总结经验,多途径扩大公办优质教育资源。探索推广名校集团化、名校跨区域办分校、教育联盟、校际联盟、城乡学校共同体、乡(镇)中心学校带村校、名校托管相对薄弱学校等多种方式,形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的良好局面。

聚焦短板,着力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对于区域内相对薄弱学校,在财政投入、管理力量和师资配置上给予倾斜,并采用与名校联合办学或托管的方式,力争在短时间内使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创新机制,有效激发公办学校的办学活力。在一些地区先行探索公办学校“教师自聘、管理自主、经费包干”整体性改革,有效破解公办学校在教师聘用、学校管理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制度瓶颈,激发公办学校活力。

完善政策,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协调发展。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不得设立实施义务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的最新规定,重新审视和纠正各地已出台的鼓励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文件。严格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对学生报考学校的数量、学校面谈时间作出限制,并规定不得收取个人简历和证书、招生录取不与任何社会培训机构挂钩,面谈过程向社会各界公开等。同时,要进一步提高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浙江从明年起是60%,而江苏省是70%,安徽是不低于80%),以此促进生源上的公平竞争,营造义务教育阶段公、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良好环境。

强化督导,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尽快出台《浙江省教育督导条例》,以制度为保障,建立督政、督学、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按照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的要求,对地方政府从入学机会保障、投入保障、教师队伍保障以及缓解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将县域公众满意度作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依法履行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职能,助推我省人民群众尽早实现“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义务教育梦”。


【关闭窗口】
×

用户登录